1979-2008年,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爆发事件的规模与元凶。
参见:埃博拉出血热爆发列表
埃博拉出血热常间歇性地出现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走向风里杨花。从1976年(人类首次发现此病)至2013年为止,世卫一共公布了2,387宗确诊个案,共24次爆发,总死亡人数为1,590名。[1][9]最具规模的一次流行,为2014—16年的西非疫症。
1976年
编辑
一帧摄于1976年萨伊的照片:一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工作人员正焚化埃博拉病患者的医疗废物。
苏丹
编辑
人类史上第一宗埃博拉出血热确诊个案,出现于现在的南苏丹(当时的苏丹)一个名为“恩扎拉(英语:Nzara, South Sudan)”的村落。[23][100][101]该病人为当地一家棉织厂的主人。他于6月27日发病,三天后入院,并在7月6日死亡。[7][102]引发此次爆发的元凶,为最终夺取了151人性命(总患病人数为284名)的苏丹病毒。虽然世卫人员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种新型疾病,但在相隔数月后的扎伊尔爆发中,病原体才被深入了解及命名。[102]
扎伊尔
编辑
同年8月26日,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的扎伊尔)北部蒙加拉省的亚布库村庄,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103][104]首名患者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他早前于8月12至22日期间,到埃博拉河接近中非共和国的边沿地带旅行,回家后在8月26日出现症状。[105]起初,有关卫生所对此病例不以为然,列作疟疾处理,分配了奎宁作治疗药物。可是,他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于9月5日被送入当地的教会医院,至发病后的第14天(即9月8日)病逝。[106][107]多名与这位校长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士先后出现症状,并陆续死亡,全村陷入恐慌。[105][108][109][110]当地卫生局及时任扎伊尔总统的蒙博托·塞塞·塞科宣布,将包括国都金沙萨在内的有关地区划为检疫区,禁止外人进入,另对水、陆、空运输实施戒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员彼得·皮奥特在视察该地时指出,当地的比利时修女使用了未经彻底消毒的针管为孕妇注射多余的维他命,无意地促成了这次流行。疾病爆发期间,恩戈伊·莫索拉(Ngoy Mushola)医生首度为此病作出了临床描述:“罹患这病的典型特征为:39℃或以上的高烧、吐血、便血、胸骨下腹痛、关节“重感”、虚脱及以平均三天的速度死亡。”[111]起先,元凶被误认为是形态相似的马尔堡病毒,后发现其乃前所未见的新型种,并与早前的苏丹爆发有所关联(时下各种埃博拉病毒尚未被划分)。专家以位于亚布库(此病最早的爆发确认点)附近的埃博拉河为依据,将此病原体定名为“埃博拉病毒”。[7][注 4]疾病爆发最终在26天后,因隔离检疫生效及防疫意识上升而结束,检疫期为时2周。[113]此次的流行由模式种病毒引起,最终在318位感染者中夺取了280人的性命。[114][115]
1979—2012年
编辑
2000年埃博拉爆发期间,一个位于乌干达古卢的隔离病房。
埃博拉出血热在相隔多年后死灰复燃。[116]继1979年再次侵袭苏丹后,又在1994年首次出现于加蓬[117],2000年蔓延至乌干达[118]。2003年的刚果共和国爆发录得了至今最高的埃博拉病死率——143名病患者中的128人死亡(致死率为90%)。[119]模式种及苏丹种病毒其后间歇性地出现于以上各地。[116]另外,一种名为“本迪布焦病毒”的新型埃博拉病毒,在2007年的西乌干达本迪布焦区爆发中首度亮相。[120][121]
2013—2016年
编辑
西非
编辑
主条目:西非埃博拉病毒疫症
西非疫症的受感染及死亡人数随着时间而不断上升。
西非疫症乃埃博拉出血热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爆发,亦是该病首次登陆西非。[116][122]一名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的婴儿或为是此流行的源头。[123]疫症一发不可收拾。几内亚于2014年的3月,由世卫确认出现首宗病例;8月底,疾病已蔓延至尼日利亚及塞内加尔。[124]同年8月8日,世卫宣布此次爆发为“国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呼吁各国积极及迅速协助受影响地区。[125][126]相关陆军封锁了疫区,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127]8月中旬,无国界医生表示,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情况为“灾难性”及“每况愈下”。当地医疗系统运作瘫痪,工作人员处于恐慌之中,很多罹患其他疾病的人士未能得到及时的看护[128];逾百位医护人员殉职[129]。世卫于9月26日的报告中总结:“西非埃博拉疫症是人类当代最严重且紧急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即便是其他第四类生物危险品亦没有如此迅速、持续地感染多个地区的人们。”[130]截至2016年1月14日 (2016-01-14)[update],是次爆发已有28,637宗疑似个案被上报,共11,315宗死亡案例被证实[10][11][12],惟此或低于实际情况[131]。
除了人命伤亡,疫症亦造成了经济损失及社会动荡。《金融时报》一篇报告指出,由疾病引发之资源短缺问题造成了比病毒本身更大的负面影响。[132]数以千计的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居民受到检疫隔离,长时间缺乏足够的食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采取了相应行动。[128]8月16日,蒙罗维亚西点(英语:West Point, Monrovia)的检疫隔离中心发生了骚乱。一群示威者大肆破坏以示对政府及医护人员的不满,他们称此次爆发乃当局的凿空之论。不少正受医疗监护的病人(连带沾有鲜血的床上用品)逃脱,为疫情雪上加霜。[133]
刚果民主共和国
编辑
主条目: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8至11月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七度爆发埃博拉出血热,地点为赤道省博恩区。疫情最终在世卫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各方的致力帮助下得到控制。[134]此次爆发与西非疫症无直接关系。[135]
自2018年8月疫情暴发以来,已报告超过3000例埃博拉病例,其中超过2000人死亡。到目前为止,疫情主要集中在东部的 North Kivu 和 Ituri 省,但最近它传播到了靠近卢旺达边境的Goma市,该市有近200万人口,属于地区交通枢纽,每天有1.5万人穿过边界从 Goma 进入卢旺达。该市还有国际航班。WHO总干事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博士2019年7月18日宣布,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6]
其他地区
编辑
受到西非疫症的影响,其他地区亦相继出现零星个案。英国有一名护士染病,后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英语:Royal Free Hospital)的高危隔离病房接受诊治,并成功康复。[137]美国与西班牙分别出现四宗(其中一人死亡)及一宗的境外移入案例,患者均为医护人员。在严格的医疗监控下,病毒没有进一步扩散。[138]
2018年
编辑
主条目:2018年刚果赤道省埃博拉出血热爆发
2018年5月,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北部赤道省比科罗镇及周边地区暴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累计疑似病例45例,其中14例确诊,25人死亡。世卫组织将疫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全国传播的风险评估等级从“高”级别提升至“非常高”,地区传播风险等级由“中等”提升至“高”[139]。
主条目:2018年-2019年刚果基伍埃博拉出血热爆发
2018年爆发,截至2019年7月17日累计病例2896例、累计死亡人数1698人,目前持续发生。2019年7月17日世卫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
2020年
编辑
2020年6月1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但总体严重程度低于同时期爆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140]
2022年
编辑
2022年9月20日,乌干达中部穆本德区的一名死者被检出埃博拉-苏丹病毒株,这是十多年来首次在乌干达发现埃博拉-苏丹病毒株,此轮埃博拉疫情约从9月初左右开始蔓延,截至2022年9月25日 (2022-09-25)[update],本轮疫情已导致16人确诊感染,另有18人疑似感染[141]。